花卉以它絢麗的風采,把大自然裝飾得分外美麗,給人以美的享受。養花,可以豐富和調劑人們的文化生活,增添樂趣,陶冶性情,增進健康;還能增加科學知識,提高文化藝術素養。養花,可以綠化美化環境,凈化空氣,使人們能在優美的環境中工作和學習。對于剛開始養花的新手來說,如果想養好花,至少要根據植物不同時期的養護方法也會有所不同,在養花時要區別對待,下面就簡要為大家闡述一下。
一、小苗期
對于從種子開始的各種植物,花卉也好,蔬菜也罷,指的就是生長最初階段,從破土而出到3~4片真葉以前的時期。
這個階段,根淺苗小,對于用園土種植的,基本上無需追肥;但對于用少肥的基質種植,在溫度適宜的情況下,可以酌情追肥,注意量要比生長旺盛期少一些。
從澆水上,在子葉展開前,土要保持濕潤;在子葉展開后,就可以轉為表土見干則澆透的方式了。
這個養護方法,對于多年生的植物來講,適用于球根類植物的發芽初期,各種木本類植物的發芽初期(尤其是有落葉休眠習性的,在重新開始發芽的時候,有的種類會和花蕾期同步,或者趕在開花后才出現,通常持續時間都很短暫)。
二、緩苗期
這是個特殊的階段,在植物經過移栽或者新買的,生長環境發生很大變化時出現,其養護方法,與植物處于什么樣的時期,都是無關的。
緩苗期間,養護方法就比較特別;這個時期的養護方法,完全可以借鑒休眠期的養護,就是斷肥不斷水,澆水照舊,表土見干則澆透;由于此階段,根系尚未長好,對肥也敏感,因此無需考慮追肥的事情。
至于緩多久,植物才會恢復生長,全看它的表現。
移栽時,傷根少的,草本的,苗子小的,那么緩苗期會相對短些;對于移栽時,是裸根的甚至出現較嚴重的傷根,木本的、苗子大的,那么緩苗期就相對漫長些。
在緩苗期,無論植物處于什么樣的習性,通常來講,建議放散射光、通風處,暫緩曬太陽,等日后恢復生長了,再按它們自身的習性(喜陽的,務必讓它們曬太陽;喜蔭的,繼續放散射光、通風處)來伺候;對于很皮實的少數植物,如太陽花、吊竹梅一類,扦插都容易活的種類,在緩苗階段,適當曬太陽,也不會影響它們成活,對于這類植物的管理,更為輕松。
二、生長旺盛期
這個階段,植物生長迅速,是需要水肥的時期之一。澆水方法,也是表土見干則澆透,能控制的,只有頻率。
無論是盆栽,還是地栽,只要溫度合適,都可以酌情用肥。畢竟,追肥有一個重要原則,不見新葉(蕾)不用肥。對于觀葉為主的植物,肥料中,含氮適當多一些;對于觀花觀果為主的植物,可以適當追加磷鉀多的肥料。
不同種類的植物,生長旺盛期出現的時間有差異。
一年生植物:出現在生長前期,即小苗期到現蕾前之前的時間。
觀葉為主的植物:溫度適宜的春秋兩季是生長旺盛期。
木本類植物:關鍵要看種類,有的生長旺盛期,同時也是幼果膨大生長的時期,尤其是像蘋果、桃、梨那樣的果樹。
四、開花期
也是個特殊時期,不同種類的植物,要求也不同。
有季節性開花的,總的花期很短的,如蘋果、梨、杏等,在盛花期,由于花對肥比較敏感,因此,在大量開花的時候,不建議給它用肥。
也有常年花開不斷的,花期很漫長的植物,如矮牛、石竹、天竺葵、太陽花一類,在大量開花期,溫度適宜的時候,可以適當酌情用肥(磷鉀多的肥)。
至于澆水方法,同樣也是表土見干則澆透,這個方法,基本上是個通用的,對絕大多數植物,幾乎都適用。
五、花蕾期和結果期
這個時期,也是植物最需要水肥的時期。與單純的長葉不同,花蕾、果實的成長,是消耗養分的;而葉子的成長是積累養分。